安防之家讯:视频图像传输无线化打破了传统同轴电缆和光纤图像监视受制于硬件连接的不利局面,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基于无线网络的视频监视系统应运而生。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已对无线移动网络的架构和协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无线信道带宽资源有限,干扰因素多,而视频信号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等问题。
无线视频监控传输技术
可靠信道上信号传输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信道的带宽资源;而对于不可靠信道,传输中研究的重点则是充分利用带宽资源来实现可靠传输,即容错传输技术。这里讨论在无线信道上的视频传输机制,其主要的研究点是容错传输控制。容错传输控制技术根据其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前向错误控制、基于反馈的ARQ和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前向错误控制(ForwardErrorControl,FEC)包括信道纠错编码技术、交织打包技术和优化的包调度机制等。基于反馈的ARQ技术包括利用多帧参考机制的参考帧选择(ReferencePictureSelection,RPS)机制、混合ARQ(Hybrid,HARQ)机制和基于ARQ的反馈错误跟踪技术。由于基于ARQ的容错传输控制技术具有优良的性能,所以在此重点介绍ARQ相关的传输控制技术,并讨论现有视频容错传输机制存在的不足。
前向错误控制采用前向纠错编码的方式来克服信道错误。在信道出错概率波动比较剧烈的情况下(如现有的移动信道),为了获得一定的传输质量,前向纠错编码必须根据当前估计的最差情况来增加冗余校验比特,这会导致带宽资源的浪费。对带宽资源本来就有限的无线信道而言,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为此,考虑把ARQ技术和前向错误控制结合起来,称为HARQ技术。HARQ分为两类:I类HARQ中,发送端的前向编码要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当接收端发现错误后,首先利用前向纠错编码来纠正错误。如果错误被纠正,则向发送端传送一个当前包接收成功的反馈信息(ACK),反之则发送接收失败消息(NACK)。发送端如果收到ACK,则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否则,则重发出错的数据包。由此可见I类ARQ需要较强的前向纠错编码,在错误率较低的应用场合会导致带宽资源的浪费,但在错误率高的环境下能够获得比其他类型ARQ机制更好的吞吐效率。Ⅱ类ARQ中只要求前向纠错编码具有检错能力即可,根据关于信道编码纠错能力的理论可知,这可以起到节约带宽的作用。当接收端发现错误后,发送重传请求;发送端只传送出错数据对应的具有纠错能力的校验码。当接收端收到后,如果仍然不能纠正错误,则继续发送重传请求,发送端可以选择重传整体出错数据和校验码,也可以选择发送更强纠错能力的校验码,具体因控制策略不同可有所调整。鉴于无线信道错误率高,具有反馈信道的无线传输通常采用HARQ-I。图2显示了采用HARQ-I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图中虚线框代表了传输中错误控制的流程。根据HARQ-I的设计原理,接收端发现错误后,首先进行前向错误纠正(图中第一层错误屏障),如果不能纠正且当前系统满足时延限制,则发送ACK请求来让发送端重传出错部分的数据(第二层错误屏障)。这样的重传可以重复到接收端收到正确的数据或者重传延迟超出系统时延限制为止。如果重传结束后仍然不能得到正确的数据包,在接收端就会用错误隐藏技术来进行错误恢复(第三层错误屏障)。可以看出,这种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出错后尽量使用ARQ技术来恢复错误,所以这里将其命名为“尽力而为”ARQ机制(BestEffortARQ,BEA,RQ)。
安防之家专注于各种家居的安防,监控,防盗,安防监控,安防器材,安防设备的新闻资讯和O2O电商导购服务,敬请登陆安防之家:http://anfang.jc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