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之家讯:顶山市石龙区是一个煤炭之乡,在近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含煤面积达28平方公里,且煤层厚,煤质好,总储量达数亿吨。在前几年有一段时间,这里煤矿安全事故接连不断,被称为平顶山市的“死亡黑三角”。仅1996年至1998年10月,全区就发生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8起,死亡240人,每生产100万吨煤死亡113人。近几年来,该区全面贯彻落实煤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煤矿秩序进行强力整顿,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创新,探索出了一个能够确保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自1998年10月至今,该区没有再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百万吨产煤死亡率下降为“零”,而煤炭产量却有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全区矿业秩序从大乱到大治的历史性转变。
1.抽调煤炭生产管理内行,组建强有力领导班子。煤炭生产过程危险性很高,导致事故的因素很多,确保煤矿安全是政治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煤炭主产区的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和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干部,对煤矿安全问题必须了如指掌,能够做到思路清晰,抓到实处。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在1998年调整石龙区领导班子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区委书记、区长、主管煤矿副区长以及区煤炭局长,都在全市范围内挑选有煤矿专业本科学历、长期从事煤炭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的优秀干部,以这些干部为主体,组成了石龙区党政领导班子。新组建的区领导班子,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厚望,把保证煤矿安全看成石龙区一切工作的生命,把实现煤矿安全提高到能否在全区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提高到对矿工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情感问题的高度来看待,很快在安全生产方面打开了局面。
2.铁腕治乱,确保煤炭生产的基本秩序。经过对全区煤炭生产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区领导班子很快弄清了导致石龙区煤矿事故频发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开采秩序乱,煤矿数量多,矿井密度大。全区煤矿达670多座,每平方公里28座,可谓三步一井、五步一矿。从管理方面看,资源审批和供电秩序混乱,争抢资源、乱采乱挖、越界开采、无证开采、一证多采情况严重;煤炭生产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大部分矿长是文盲半文盲,基本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昨天扛锄头,今天当矿头,安全不安全,出煤就是钱”,煤矿设备差、规模小、井筒细,通风能力不配套,不适应高瓦斯矿区生产要求。在摸清情况基础上,区委政府下决心从治乱入手彻底整顿煤矿生产秩序。他们提出了“关闭、联合、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整顿思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对应该关闭的矿井坚决关掉炸掉,顶住一切说情风,天王老子打招呼也不行。一年多时间内,共关闭炸掉小煤窑540多座;对于少数手续齐全,矿井质量高、基础好的单井矿,组织引导进行联合改造,全区共保留矿井70座,每座年生产能力都在6万吨以上。在此基础上,对保留下来的煤矿进行全方位规范、改造,提升管理、技术和设备水平,从而使全区煤矿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秩序。
3.实行“三委派”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乡镇煤矿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安全生产监督不力等问题。经过秩序整顿,全区不见了井架林立、混乱无序的景象。石龙区委区政府一班人清醒认识到,治乱只是治表之方,要保持安全生产的持久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从乡镇煤矿实际出发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永保安全必须治本。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创新性的就是在全区煤矿实行了“三委派”制度。
一是政府向每个煤矿委派安全矿长,保证生产一线安全措施的实施。他们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煤矿生产管理经验、有一定技术和业务能力、有一定领导管理水平的专业人员,作为政府直接管理的干部选派到每个煤矿,专职负责安全生产。他们制定了安全矿长管理、考核、监督办法,要求每个安全矿长每月必须在矿25天,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个班次。政府对这些安全矿长实行高薪聘用,选优汰劣,出现事故,一票否决。经过安全矿长的充分发挥作用,使煤矿井下安全状况迅速好转,矿工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安全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实,煤矿面貌明显改观。起初一些煤矿矿长对安全矿长不理解、不欢迎,后来就出现了理解、欢迎,而且放手、放心、离不开的局面。
二是向所有煤矿选派技术副矿长,从组织人力上把煤矿科技进步落到实处。继安全矿长选派之后,石龙区又面向社会为每个煤矿公开选聘一位技术副矿长,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在煤矿有5年以上管理经验,年富力强。也由政府统一管理、定期考核。从而使乡镇煤矿缺乏高层次技术管理骨干的问题得到了普遍解决,使煤矿技术进步、设备改造、技术培训、特别是信息化的推进有了专职负责人。
三是向煤矿派出安全特派员,形成沟通区委区政府与每个煤矿联系的安全生产监察监督体系。2000年初,石龙区委区政府从区直各单位抽50多位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派到各个煤矿,担任安全特派员。安全特派员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区委、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实施全方位监督,监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监督煤矿安全各项规定和措施的实施,监督安全矿长、技术副矿长履行职责状况。安全特派员及其派出单位对所包煤矿安全也实行责任制,从而把煤矿安全与区直单位联系起来,与特派员个人利益和成长进步联系起来。
石龙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安全矿长、技术副矿长,绝大多数来自平顶山地区亏损、破产或资源枯竭的国有煤矿,既安置了下岗失业人员,也使国有煤矿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到乡镇煤矿找到了用武之地,收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4.强力推进煤矿设备改造和技术进步,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可靠的物质保证。多年来,乡镇小煤矿普遍存在基础条件差、安全投入少、设备质量低、安全隐患多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石龙区委区政府坚持从基础抓起,狠抓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大力引进推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设备和仪器,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淘汰。从1999年以来,该区先后组织一系列会战,对矿井提升系统、通风系统、双回路供电系统、漏电保护系统、瓦斯自动报警系统、地面微机监控系统等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或设备更新,使全区所有煤矿实现了机电设备标准化和监控系统信息化。以瓦斯检查为例,该区属于多瓦斯煤区,传统的方法靠瓦检员深入井下现场监测,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受瓦检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能保证瓦检员永不疏忽、永不疲惫。从2000年起,该区强制性要求每个煤矿安装了永不疏忽、永不疲惫的“瓦斯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并与地面控制室和全区安全系统联网,从而大大提高了煤矿安全系数。
5.坚持科学预防为主,完善煤矿安全制度保证体系。煤矿安全重在预防。煤矿生产第一线是群体性劳动,一旦发生灾难基本上都是重特大事故。事故发生以后无论多么严肃处理责任人都无法挽回矿工生命和财产损失。基于这种认识,石龙区委区政府提出,必须在抓煤矿安全的思维方式上来一场革命,着重抓预防,着重抓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消除,“隐患就是事故,违章就是杀人”成为全区煤矿的共识。在抓预防方面,他们着力抓了几个方面,一是与焦作矿院等煤炭生产科研院所结合,对全区煤田地质构造以及每个煤矿可能发生水、火、瓦斯等灾难的成因和预防开展专题科学研究,形成了用以指导安全生产的科研报告,填补了我省煤炭生产方面科研理论指导乡镇煤矿生产的空白。二是区煤炭管理局和煤炭事故抢险救护队整体上实行职能转变,由主要坐等事故处理变为主动出击、排查隐患的服务局和“煤矿医生”。三个救护队包片负责,定期下井,查找隐患,及时排除,并把发现隐患当成事故追究责任人,从而有效地把煤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在全区煤矿系统形成强制性、威摄性的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依法治矿。这些制度不仅包括具体生产过程以风定产、以风定人、瓦斯日志、隐患日记等制度,而且还包括安全检查日、安全例会制、整改检查制以及事故隐患追究制、事故责任追究制、不服管理处罚制、违法经营处罚制、有功人员奖励制、重大贡献重奖制等等。区委书记陈党义经常讲,一定要让煤矿安全制度体系成为“铁的制度”、“铁的法规”、“铁的原则”,编织成一张“高压电网”,让任何人都不敢碰、不敢摸、更不敢逾越。这些话足以表明了石龙区抓安全制度建设、做到预防为主的特点。
6.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煤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乡镇煤矿大多是前些年土法上马开采的,矿长文化水平低、技术力量缺乏,一线工人基本上都是农民工、临时工,缺乏技术和安全基本知识。而煤矿所有者又往往短期行为严重,不注意进行人才培养、职工培训和安全教育。1998年,石龙区对全区煤矿从业人员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受过系统教育培训的只占0.16。面对这样的人力资源基础,他们着力抓人才引进、培养和职工培训,不仅引进安全矿长、技术矿长,而且对所有煤矿技术岗位从业人员专门举办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对所有下井工人,下井从业前必须进行为期两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下井。他们把本区发生的一些重特大恶性事故录像做成光盘,定期对矿工进行教育,从而把安全意识和技术要领落实到每个职工的心上。
乡镇小煤矿是我国煤炭生产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有序地发展乡镇小煤矿生产,对于支持我国工业发展和能源建设,对于确保煤炭资源充分利用,更好地为国有大矿拾遗补缺,对于发展和繁荣地方经济,扩大社会就业等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乡镇煤矿的关键是一个安全问题。石龙区近几年探索形成的一整套安全管理模式,表明乡镇煤矿安全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从总体上实现小煤矿安全生产的。在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的今天,我们期望石龙区的经验能够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安防之家专注于各种家居的安防,监控,防盗,安防监控,安防器材,安防设备的新闻资讯和O2O电商导购服务,敬请登陆安防之家:http://anfang.jc68.com/